
泰达人,红海岸边的拓荒者
发布时间:
2017-03-23 14:18
沿开罗至苏伊士省因苏哈那地区的高速公路行驶1.5个小时,来到埃及第三大港口——因苏哈那港,在美丽的港口斜对面,一处充满中国风情的工业园区耸立。道路通衢、高楼林立、厂房齐整、绿植繁茂,这就是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中合作重点项目,一片充满希望和勃勃生机的绿洲。而令人无法想象的是,8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黄沙戈壁。
对于泰达来说,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事业似乎是一个命运的轮回。同1984年天津开发区的创始者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开始建设中国最好的开发区一样,在24年后,血液中流淌着拓荒基因的天津泰达人,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再次踏上了拓荒之旅。2008年7月,埃及泰达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开发,从此20余名来自中国的埃及泰达员工陆续来到这片被埃中两国政府寄予厚望的土地上,在蔚蓝的红海岸边耕耘着理想和希望。
2008年7月,随着合作区起步区1.34平方公里项目正式启动,泰达人将中国开发区运作的典范“泰达模式”引入埃及,园区的产业研究、功能定位、总体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等等,埃及泰达的中方运营团队每天的工作节奏像陀螺一般紧张而有序。成绩的背后意味着执着地付出,而仅靠20余人的力量支撑起这样一项宏大的事业,其背后的艰辛常人几乎不可想象。为了中埃人民的嘱托和内心的理想,埃及泰达人经常从早上八点半工作到晚上五点半甚至深夜,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超过10个小时;会在夏季地面温度接近50度的情况下,穿梭于建筑工地,日复一日以完美为标准检查着合作区建设工程质量。由于缺乏人手,他们曾创下日往返三次开罗的最高负荷纪录,仅一天内的驾驶时间就超过了10个小时;由于水土不服,他们大多都有过因严重的腹泻导致体重大幅下降的经历。这群大部分在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抛妻别子,一年中只有2次探亲假。他们有的刚刚新婚燕尔,有的孩子仅仅几个月大,一位刚当了几个月爸爸的员工,在看到从网上传来的孩子的视频后,不想让别人看到脸上的泪水就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在一次回国出差中,(时任)埃及泰达公司总经理刘爱民回家探望亲人,父亲刚刚经历视网膜手术失败,年逾七旬的老人抱着两个月没有见面的儿子失声痛哭。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了为埃及建造一个在非洲乃至全球最好的经贸合作区。合作区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恶劣艰苦的生活,远离家乡的寂寞,泰达人都一一克服了,而最困扰大家的还是中埃双方在开发区开发模式和理念上的巨大差异,需要双方不断地融合和沟通。这也是为什么合作区拓展区六平方公里项目合同的谈判耗时4年之久而迟迟不能签约的最主要原因。为了中埃友谊发展筑起最坚实的桥梁,埃及泰达一直没有放弃过拓展区项目。埃及新政府成立后,在埃主持工作的埃及泰达负责人多方走访埃及投资部等政府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在各界领导的关注下,特区6平方公里项目合同谈判工作重新被激活,特区6平方公里项目谈判组再次开始了日以继夜的商讨、审核、修订、再商讨的无限循环的修订合同时期。天道酬勤,历时4年,凝结了中非泰达2代人的心血和10余人汗水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拓展区6平方公里项目合同于2013年4月27日最终签订,埃及总理甘迪勒亲赴合作区见证签约仪式,并赞扬合作区真正代表了埃及,并表示合作区是其“梦开始的地方”,最为直接地表达了埃及人民对于泰达的认可和感动。
2015年11月30日,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开发总公司签署合作区扩展区一期土地移交纪要,合作区扩展区项目一期两平方公里土地正式移交至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2016年1月21日,首度访埃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埃及总统塞西一道出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启动仪式并共同为扩展区授牌。
随着六平方公里扩展区项目的启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规划设计,扩展区建成后预计吸引以中资企业为主的约100家重点企业入驻,吸引投资额将达22-34亿美元,实现销售额115-155亿美元,提供就业机会3-4万个。届时,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不仅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中东和北非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而且将为埃及的产业升级、出口创汇、创造税收和解决就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个崭新的传奇,正在泰达人的手中变成现实。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